烟台论坛-烟台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点这里注册
查看: 46638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收起左侧

成忠臣:中国画笔墨之道琐议

[复制链接]
     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1-6-3 10:13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 | 来自山东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点这里注册

x
​中国画以独特的用笔用墨之理,至今千年不衰。它在墨色运用上有特殊的艺术效果,故往往用“以墨代色”和“运墨而五色具”的艺术手段。发挥了墨与色的充分运用,使得中国画这一与众不同的东方艺术,独树一帜于世界艺术之林。
△成忠臣作品(真材实料)
否定中国画的人,一是自己的作品缺乏笔墨,干脆来个否定,二是对笔墨不知其妙,无知而去否定。我不赞成中西结合的绘画方式,尽管在追求、方法、工具方面各不相同,效果各异,但中西合璧之作,真正成功者很鲜见。
△成忠臣作品(真材实料)
作为中国画家,不管怎样来轻视和否定笔墨,它作为中国画的底线,千百年后,仍是这一画种的炫耀点,动摇不了,因为笔墨是它的根基。中国画的笔墨,犹如佳肴,有回味无穷之韵味。国画要有民族性,地方性和个性,绘画作者要善于吸收,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表达方式。现在画坛上“创新”口号喊得震天响,这只是个时尚的风潮。真正有为的画家都明白,风格是自然形成的,等于一个人从婴儿到少年,少年到成年的自然成长。如过早定型,须知早熟容易早衰,没有扎实功底,也很难最终达到高度。
△成忠臣作品(真材实料)
很多功底不扎实者,或对中国画一知半解者,讲中国画是老古董,可它几千年来的发展是随着历史而擅变,纵观自古至今每一时期的艺术品显而易见。古人有“墨分五色”,“墨有七彩”之说,实际上这都是形容词,墨色变化是无穷的,不能生硬地凑数。
△成忠臣作品(真材实料)
自古的中国画家都遵循“水墨为上”的审美观,将自然界中的五彩斑斓的感觉,都运用到水墨表达上来,体现出自然界的色彩变化和不同的形与质,及远近和明暗等关系。这就是我们常讲的“墨分五色”和“墨有七彩”,因而它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欣赏习惯。
△成忠臣作品(真材实料)
古时的墨色是墨和矿物石色结合,具有沉着厚重,静诡庄严之感。有几千年不变色和墨色均能调和的特点,加上中国画使用白色的宣纸作画,有黑白两色对比之美,强化和丰富了画家独特的创作语言。中国画的用色既是客观的,又是主观的。“六法”中的“随类赋彩”之说,是针对客观中的物象来说施色的。当然在这方面还需有“五色彰施,必有一主色,它色而之”的艺术处理。说它是主观的,因艺术本身不是纯自然的,它是以自然物象为基础,但又不拘泥于物象固有色,也不是以描绘瞬间的具体色彩变化为目的。而是进一步强调物象的“意”即反映事物的精神和内涵,达到所谓“意足不求颜色似”的艺术效果和强调“意足则佳”的艺术境界,并依此创造出一种人为的理想色彩。观任伯年的画,色彩运用的相当高妙,摒弃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多种色彩,而以粗细、长短不同的墨线勾勒而成。
△成忠臣作品(真材实料)
自古中国画十分讲究运笔用墨的方法,它关系到作品的优劣和成败。而中锋田笔一直被认为是运笔的正宗和准则,但也有人不坚持这一观点。我也不赞成固守一法的方式,而是觉得任何物体,都有它的不同质地,各种运笔,也具有各自的特殊效果。用单一中锋笔法来画,固然可以勾画出其形状结构和一定的质感。而用笔单一,缺少各种用笔的变化,中锋虽然有它的浑圆感觉。但是逆出的韧劲、顺锋的流畅,拖笔的虚毛、偏锋的卧笔所呈现的湿中带干,干中带湿,块面间不规则的留白和浓中带淡的韵味,这些变化是中锋不可能代替得了的。
△成忠臣书法作品
从上所述中我们会知道,画家要成功地表现出绘画的质感,就必须要对各种用笔规律深入了解。用多种笔法表现,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它的特有质感和笔墨的韵味。从古代前贤的各种用笔方法中,我们也不难发现,都是不拘泥于中锋用笔而自锁手足,而是超脱中锋用笔的约束来表现手法。只有这样,才能卓然自立于艺术之林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点这里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社区地图 | 删帖帮助 | 手机版

烟台论坛-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

免责声明: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,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。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